漢劇的基本介紹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漢劇是湖北地方劇種,約有300多年的歷史,舊稱楚調(diào)(又名楚腔、楚曲),后稱漢調(diào)、漢戲,俗稱“二黃”。民國元年(1912 年),定名為漢劇。漢劇的起源尚無定論。人聲腔上尋本溯源,對“西皮”有二說:一說來源于湖北的“襄陽腔”(又稱湖廣調(diào)),另一說來源于西秦腔;“二黃”也有兩說:一說出自湖北的黃岡和黃陂,另一說出自江西宜黃及安徽石牌。明萬歷年間,湖北沙市一帶已盛行演唱楚調(diào);清乾隆年間,漢劇開創(chuàng)“皮黃”合奏,形成“皮黃”聲腔系統(tǒng)。嗣后,漢調(diào)名伶米應先、余三勝、王洪貴、譚志道、李六等先后進京演出,對京劇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影響。
漢劇在湖北省內(nèi)的流行和發(fā)展,因地區(qū)不同,方言各異,表演路子也有不同,并逐漸形成荊河、襄河、府河、漢河(以武漢地區(qū)為中心)四大流派,此外還流行于湘、贛、閩、粵、桂、豫、皖、陜、川等?。ㄔ谂_灣同胞和旅居東南亞一帶的華僑中也有漢劇演唱和研究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