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笛走進小學音樂課堂的幾點思考
(一)建立學習小組,引導學生互幫互助
音樂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因此音樂教師要靈活運用音樂課堂,讓學生成為音樂課堂的實際受益者。在學生第一次接觸豎笛時,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豎笛,在這個前提和基礎(chǔ)上,不要著急教授學生進行歌曲的演奏,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發(fā)揮學生之間良好的情誼,將學生劃分為小組的形式,了解豎笛并進行學習。例如在上課時,教師要先對豎笛進行簡單的介紹,再將學生分為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形式,對豎笛進行學習和了解。針對遇到困難的學生,先讓組內(nèi)成員進行互幫互助,實在解決不了,音樂教師再進行引導與幫助。這樣小組式的學習形式,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探索,也有助于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共同成長,形成良好的學生情誼。
(二)以興趣為依托,促進學生學習發(fā)展
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引入豎笛教學形式時,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要打破對音樂器材本身的機械化反復操作,要將學生帶入到豎笛演奏當中來,激發(fā)學生對于豎笛的求知欲與探索欲,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課程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與音樂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3]
例如在音樂課堂上,音樂教師可以利用豎笛,首先為學生演奏一首學生喜歡聽的音樂歌曲,激發(fā)起學生對于豎笛的興趣與愛好,只要建立起學生與音樂之間興趣的橋梁,那么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就會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而不是在課程開始之前,為學生介紹豎笛的用途,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機械式的練習,這樣的形式,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建立,對于后續(xù)的學習是極大的阻礙。
(三)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學課堂多數(shù)以教師講課為主體,音樂課程也不例外,只是將教師講課變成了教師演唱,學生被動地接受。而在素質(zhì)教育的推行與要求下,改革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在音樂課堂上,不要以傳統(tǒng)的講課形式為學生講解豎笛,而是要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參與到音樂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來。[4]
例如在講解豎笛的使用規(guī)范和使用要求時,音樂教師不僅要口述豎笛的使用要求,還要重視實際操作。教師可以將豎笛遞到學生的手上,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并先讓學生嘗試吹響豎笛,對于錯誤使用的學生不要嘲笑,教師要加強對其的引導,真正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歡笑中學習音樂知識,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音樂教師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挖掘?qū)W生的音樂天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重視練習
在教育學生利用豎笛演奏時,不僅要重視傳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告訴學生要通過不斷練習,來加深對于器材的掌握程度,從而更好地演奏出優(yōu)美的音樂。[5]
例如教師在音樂課程開始之前,要重視學生的練習情況,可以在課程開始前十分鐘讓全體學生進行豎笛的練習,以方便學生增進對豎笛的掌握程度。而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在一旁進行指導,提高學生的實戰(zhàn)能力,增強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這樣的舉措可以讓學生重視練習所帶來的成效,讓學生明白學習豎笛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件慢慢積累的過程。增加學生對練習的重視程度,有利于學生對后續(xù)音樂的學習。
(五)提高全員的參與度
對教師來說,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課堂上的事情,在課下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練習,要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通過對豎笛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識別音樂譜、音樂鑒賞等能力,將學習豎笛的能力運用到其他學科中,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在學校舉辦音樂演奏大會,讓全體學生參與,可以有效地整體檢驗學生對于豎笛學習的成果,還可提高學生學習豎笛所帶來的成就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6]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引入豎笛教學,不僅豐富了音樂教師教育學生的途徑與方法,還提高了學生對于音樂課堂的參與度,讓學生成為音樂的真正受益者,同時還加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音樂教師在傳授音樂知識的同時,要注意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讓教學結(jié)合實際生活,根據(jù)學生各自的需求,來教授學生音樂知識,并且從不同角度進行教學,讓音樂遍布學生的生活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在快樂中享受音樂并學習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