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舞蹈課程設置構想——以小學六年級為例
摘要:美育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美育教育為基點,闡述了校園舞蹈教育在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附上小學六年級一學期的課例,對校園舞蹈的課程構想做了具體課例呈現。
關鍵詞:舞蹈美育教育;校園舞蹈;課程構想;
一、舞蹈教育是美育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個體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蔡元培先生在1912年便提出了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并列為“四育”,并列入教育方針。在2017年召開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重視人的全面發(fā)展,其中,美育教育不可或缺。美育也稱美感教育,它是以培養(yǎng)個體審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對藝術的興趣為主要任務的教育。對個體美感的形成、人格的完善、情感的教育以及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了,美育教育仍然是當今教育的短板,這不得不令教育工作者們深思。
舞蹈教育是美育教育的其中一種形式,在美育教育中,舞蹈美育教育占據至關重要的位置。舞蹈美育教育是指以舞蹈藝術為內容和實施手段對人們進行審美教育,以促進人的心靈凈化和個性完美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個體的一生中,生理與心理協(xié)調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身心關系密不可分,而舞蹈是用身與心的關系來表現人的審美情感與審美理想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者舞蹈實踐中的情感體驗,影響著其對事物的認知與人生觀(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的選擇。舞蹈美育教育不僅具有德智體美的教育更能,更有創(chuàng)造教育的功能,能更大限度的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充分流動于身心對動作的感知中。
二、校園舞蹈現狀
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禮樂”文化中,詩、歌、舞是“樂”文化的重要構成,舞蹈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世紀初,中國音樂家黎錦暉先生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創(chuàng)辦了“學堂歌舞”,為當時舞蹈在校園里的普及推廣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而由我國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到了“藝術課程是一門綜合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等藝術門類為一體的課程”。但是如今在義務教育學校的藝術課程中,卻鮮少有舞蹈教育的參與。由于部分人對舞蹈教育還單一且片面地停留在“培養(yǎng)專業(yè)舞蹈人才與作品的成功”的認知上,對舞蹈教育的價值認識不足,因此并沒有意識到舞蹈美育教育對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fā)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課程基本理念構想
在此,將校園舞蹈在小學義務教育學段分為3個階段:1~2年級為第一階段,3~4年級為第二階段,5~6年級為第三階段。
課程基本理念有以下方面。
(一)以舞蹈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校園舞蹈教育是以培育學生認識舞蹈之美、體驗舞蹈之美、表現舞蹈之美、創(chuàng)造舞蹈之美的舞蹈美育教育。在教學中,要注重舞蹈的人文教育,基本舞蹈能力素養(yǎng)的學習,應與舞蹈藝術的審美體驗及不同的舞蹈文化認知有機結合,并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各式各樣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對舞蹈的興趣。
(二)理解舞蹈文化的多樣性,弘揚民族舞蹈精神
通過對中華民族不同舞種的學習,使學生熟悉并熱愛祖國的舞蹈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并以開闊的視野學習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舞蹈文化,理解與包容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
(三)突出舞蹈藝術特征,關注學科綜合
舞蹈藝術涉及多種多樣的知識領域,在舞蹈藝術里可以找到諸如音樂、戲劇、美術、文學的身影。因此在校園舞蹈教學中,突出舞蹈藝術的特征(直觀性、動態(tài)性、抒情性、表演性等),將舞蹈課程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進行有機聯系,可以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深化學生對舞蹈藝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