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音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隨著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的發(fā)布,各學科教學更為關注學生的能力提升、知識技能學習、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等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如何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自主發(fā)展對當今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思考。
音樂學科中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除了在課堂中教授學生音樂基礎知識及音樂的基礎技能外,還要注重培養(yǎng)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表現能力、協作能力等,以及注意文化視野上的拓展。在這個過程里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發(fā)生變化,老師更為關注課堂中學生的學習反應,因此也對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音樂課堂主要有歌唱課型、欣賞課型、器樂課型、舞蹈課型、創(chuàng)編課型、實踐課型、綜合課型等,在各種課型的教學中,內容、目標、教學方法各有側重點。根據音樂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理念及特征,在大量的實驗課例探索基礎上,本文從中提煉出以下十一種常用的、具有一定成效的教學模式。
一、營造·入境模式
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學生感受和體會音樂的橋梁,它運用多種手段比如語言描述、實物展示、音樂背景等,營造生動真實的情境,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音樂。在入境的狀態(tài)下,學生的精神完全放松,注意力容易高度集中,可以縮短學生與教學主題之間的距離,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題,情境的營造也可以是多式多樣的,比如介紹少數民族民歌,可以把教室的環(huán)境布置得更有民族氣息些,老師可以換上民族服裝,教室里可以播放相關民族的音樂。比如介紹說唱樂,一開場的師生問好可以用說唱的形式來進行等等。
營造·入境模式的程序:創(chuàng)設情景——強化主題——激發(fā)興趣——感受音樂——探索知識——實踐活動。
歌曲學唱《故鄉(xiāng)的小路》
★情景營造——在教室里布置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路邊有許多的小花。
走在“小路”上,和同伴們說說自己家鄉(xiāng)的故事或是記憶中媽媽留下的最深刻印象的話。背景音樂《故鄉(xiāng)的小路》。
★學唱歌曲《故鄉(xiāng)的小路》。
★用不同的人物角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故鄉(xiāng)的小路》。
比如學成歸來的游子、德高望重的長者、活潑可愛的小學生……
設定一個場景——故鄉(xiāng)彎彎曲曲的小路,在小路上回憶家鄉(xiāng)的往事或是母親對自己的教誨,在這樣的情境中容易激發(fā)學習興趣,并強化了熱愛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最后進一步提出要求,用不同角色的情感來演唱歌曲,在演唱技巧及情感處理上又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營造·入境模式的特點:首先可以使課堂更具親和力、更具教學主題的風格特征;其次,創(chuàng)設情景,強化了主題內容,直入重點,開門見山,使得學生能輕松、明了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第三情景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個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養(yǎng),提升了學習的樂趣和主動性。
二、探索·總結模式
音樂學習中有許多的名詞概念、藝術特征等理論知識,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可以理解理論知識的內涵,同時能深刻記憶并運用到作品中去。探索·總結模式的重點在于吸引學生參與提煉概括知識點的過程,不斷探索、自主總結,或許一開始時他們并不能得出完美、準確的結論,但是在不斷否定、質疑、修正中,定能逐漸完善。
探索·總結模式的程序:聆聽、體驗音樂——探索解釋——修正、總結知識點——實踐記憶。
知識點——什么是舞曲?
★欣賞樂曲《春之聲圓舞曲》。
(1)聆聽作品,隨著音樂節(jié)拍做律動練習。
a.用紗巾隨樂而舞,三拍一個動作。
b.用筷子打出音樂節(jié)拍,注意重拍要打得稍微重些。
(2)討論:這首曲子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這種樂曲我們稱之為什么?
(聽著音樂想跳舞、從頭到尾都有“蹦恰恰”的節(jié)奏型……稱為舞曲。)
(3)思考:什么是舞曲?有什么特點?
小結:舞曲(Dance music)是根據舞蹈節(jié)奏寫成的器樂曲或聲樂曲。由于舞曲的功能及相關歷史背景、民族特色不同,不同種類的舞曲都有其自身的特性鮮明的節(jié)奏型,并貫串始終。而這種典型的節(jié)奏型,正是區(qū)別各種舞曲的最重要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