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舞蹈教育中認識身體訓練的探索和價值體現(xiàn)
一、考級中看到的幾點問題
(一)考級組合的選擇及安排
舞蹈考級課程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每個班的展示從25分鐘至40分鐘不等,級別越高所需展示的內容越多。比如低級別1—3級的考級內容主要以考查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性、節(jié)奏感、組合的完成度為主。中級別4—6級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功展示、組合完成的準確性及風格性組合的基本展示。較高級別7—10級要求考生有較扎實的基本功、有一定的技術技巧展示、表演性組合風格呈現(xiàn)準確。11—13級為舞蹈考級的最高級別,此級別的考試范圍還應納入獨舞劇目等展示考生技術技巧、表演等綜合能力的考核,另外考生應能臨場表述所表演劇目的主題、內容、風格特點等。授課老師應在學期初就確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和考級內容,之后所有的內容都圍繞這個展開。有了教學計劃也不是說就完全按照上面的內容來進行,每教授一個新的內容都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接受程度及時調整自己的進度。老師們應該對哪些內容是需要提前做輔助訓練的,在哪個教學內容上可能會耗費較長的時間等問題提前做一個安排。比如基本功中的下叉訓練,前期就需要腿部和胯部的柔韌練習,有些老師在學生后胯根還沒有完全打開的情況下,就急于求成展示豎叉,學生后胯根下不去,整個胯就沒有擺正,那么將來這個孩子所有的前腿動作會送胯,后腿動作會掀胯,進而影響一系列的動作,比如前橋、后橋、大跳等技術技巧的開發(fā)。
考級課堂是學生一個學習周期的集中展示,老師應提前分配好考級課每個部分的內容銜接,要對平時課堂教學內容做一個取舍,也就是說我們在考級課上,只展示這個內容的教學成果,而不需要展示教學的過程。舉個例子:有些老師的把上集訓部分是從壓腿開始的,壓腿是課堂上的一個活動熱身訓練,它不需要出現(xiàn)在考級課中,考官們通過控制和大踢腿就完全能夠考查到學生的軟開度。壓腿耗費了很長時間展示,后面很多綜合組合或表演性組合卻因時間問題匆匆一帶而過,完全沒有必要。還有的老師也許經驗不足,沒有合理安排組合順序。這種情況在中低級別的考試中比較容易見到,因為這個級別的內容多以地面動作為主,那么老師在排序時除了要考慮組合的內容應循序漸進外,也要考慮到組合與組合的銜接,如果能把所有需要地面完成的組合放在一起,就不會看到學生一會兒站起,一會兒躺下,在上一個組合完成后不做大的調整就能進行下一個組合的展示,這樣考級內容才顯得緊湊合理。
(二)考級組合的訓練步驟
從有些老師的考級課的組合呈現(xiàn)來看,也許老師們在教授某些組合時并沒有從單一元素教起,尤其以民族民間舞的綜合組合最為明顯??技壵n中的每一個組合最終呈現(xiàn)的都是這個教學內容的成果,絕不是從一開始就從這個組合的第一個動作教起,而應該依照體態(tài)、手型、腳位、動律這些基本元素教起,其中體態(tài)的要求格外重要,比如藏族顫膝的放松訓練,讓學生在音樂中進行單一練習,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膝蓋的放松及上身保持自然體態(tài)的身體動律,如果這時一上來就教組合動作,手腳并用,學生并不能掌握藏族的風格特點,而僅僅只是學了幾個不同的動作而已。再比如維吾爾族舞的開范兒,站立時挺胸拔背的感覺,手型到手腕,再到手位的要求是怎樣的,只有進行充分的單一練習,才能保證在完成組合時動作準確,風格明顯。少兒舞蹈的教學必須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安排合理的教學步驟,這是達到訓練目的的階梯,每一個單一動作或組合動作的教學步驟均有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教師需要合理安排,細心觀察,才能讓學生將舞種的風格性準確掌握。
(三)民族民間舞中道具的使用
在中級別以上的民族民間舞學習中,我們常常使用各民族的道具來幫助學生體會其風格,道具與舞蹈相結合已經成為民族文化的一種標志,道具的使用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其獨特的代表性。在這個問題上,過猶不及。有的考級課組合中不使用任何道具,有的考級課組合展示時,卻使用了大量的道具,從最終展示水平來看,有時形式已經超越了內容,老師并沒有把教學重點放在舞蹈動律及風格把握上,而是頻繁更換道具,舞蹈卻沒能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有些本末倒置。道具只是輔助,根本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出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和地方特色。比如在學習傣族舞時,我們讓學生穿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傣族服裝——筒裙,目的是讓身體的腰、胯、膝、腳找到傣族特有的身體弧線,俗稱“三道彎”。在傣族舞蹈動律中勾踢步組合的訓練時,這樣的道具就是有效的,因為穿著筒裙后,每次下蹲抬腿,勾回來的時候膝蓋不能向前頂,一定要向后勾腳踢起,腳跟主動向上踢起,快起慢落,落地要輕。學生可通過鏡子觀察自己的裙擺有沒有被踢起以及方向和落下的速度,來檢查發(fā)力方式是否正確。在嘎巴組合訓練時,需要通過筒裙來觀察學生是否掌握其擺步的風格特征及較夸張的三道彎舞姿,不使用道具學生很難掌握其風格特點。但如在考級課過程中使用長指甲、手鐲、披發(fā)等道具,并頻繁更換它們,不僅影響整堂課的整體呈現(xiàn),也不符合少年兒童的審美特點。作為授課老師在這時需要一個正確的把握和審美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