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合唱教學 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合唱音樂表演最早起源于歐洲宗教音樂,隨著不斷的演變發(fā)展成為今天的獨具藝術魅力的音樂表演形式。合唱以多聲部的人聲演唱為特征,能直接表達作品中的情感,激發(fā)演唱者和聽眾之間的情感共鳴[1]。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合唱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幫助學生增強團結合作的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傊?,合唱對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合唱教學也是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合唱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
1. 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
合唱有別于獨唱,強調的是和諧與共性,通常需要由多個聲部、多人相互配合而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在合唱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聲音的和諧與相互配合的意義。若在合唱時,每個學生都只顧突出自己的聲音而忽略了其他聲部的存在,那么必然不會制造出優(yōu)美的合聲。當個別學生的聲音過于突出時,會干擾其他學生,尤其是位置鄰近的學生。這樣的聲音會使另一些聲音被壓制或使相鄰的同伴難以發(fā)聲,受到嚴重影響的學生即使參與了演唱,也缺乏激情,當然也就很難配合演繹出美麗的聲音。因此,教師可以將演唱的效果錄下來讓學生反復聽,引導他們將自己的演唱與優(yōu)秀合唱作品進行比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很多演唱技巧,也能逐漸改正自己在合唱時的錯誤唱法。教師要提醒學生,除了注意自己的聲音,還要同時關注同伴的聲音,在練習中通過不斷調整和改善自己在團隊中的聲音,逐漸形成良好的協(xié)作意識,齊心協(xié)力,共同完成作品。這一過程將有效提高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同時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永恒的主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可謂豐富多彩,多種多樣。音樂教育承擔著美育的責任,對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研究表明,中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與接受的最佳時期,通過音樂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效果非凡,而合唱更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絕好形式。例如,通過演唱歌曲《滿江紅》,可引導學生感受愛國將領岳飛收復河山、保家衛(wèi)國的情感;演唱《黃河大合唱》,可引導學生感知那段中華民族為了爭取民族獨立解放而努力抗爭的歷史,激發(fā)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演唱不同民族的音樂,可引導學生感知祖國的大好河山與風土人情,從而對祖國產生由衷的熱愛。
3.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文化認同感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應滲透在各個不同的教學領域中。通過音樂感受與欣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發(fā)展審美想象,深化審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2]。合唱是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其藝術魅力也是其他音樂演唱形式無法比擬的。例如,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必然要帶領學生欣賞各種合唱節(jié)目,引導其欣賞不同形式和層次的合唱作品,而這一過程便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合唱藝術的魅力,同時也使審美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民族合唱歌曲時,通過向學生介紹與歌曲相關的地方民族風俗,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民族文化的特色與魅力,從而對不同民族的文化產生認同感,對生在多民族和諧共處的中國而感到自豪。
4.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今日美國》中曾有一篇報道提到:“如果每周的音樂課尚未使你的孩子變成一名伯恩斯坦(美國著名作曲家)的話,它至少可以點燃一名未來的居里夫人或伽利略的天才之光。”美好的音樂中充滿了主題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合唱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優(yōu)秀的合唱在向欣賞者表達或傳遞情感的同時,也會使欣賞者被其中的創(chuàng)造力所感染,從而產生一系列奇思妙想以及創(chuàng)造的熱情和勇氣。為此,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在合唱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為自己演唱的作品創(chuàng)編一些動作或襯詞等,使表演更富于創(chuàng)造性。如此,學生不僅可以感受來自音樂本身的魅力,還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發(fā)散思維,體會創(chuàng)新的樂趣,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